中国没有让步,美国对欧洲开出来的条件,复制到我们身上失败了!经过两天的谈判,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基本结束,而中美达成的共识是美中贸易谈判协议再延长90天 ,在谈判之后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,特朗普将是是否延长停战协议的最终决策者,他指出,未来90天内,双方可能会再次进行会议,以进一步商讨中国稀土流通的问题。 这次斯德哥尔摩会谈,双方没能在核心问题上突破,只能把5月日内瓦谈成的90天关税暂停再延长90天,美国对华关税从145%降到30%,中国对美关税从125%降到10%,给全球市场喘口气。 美国财长贝森特说,最终决定权在特朗普手上,未来90天还得接着谈,尤其稀土流通是重点,看得出美国胃口不小,但中国在关键问题上守住底线。 美国想要啥?消息显示,美国至少提了四方面要求,首先,希望中国大幅增加从美国进口,农产品、能源、高科技产品一个不能少挤压中国本土产业,要求中国对美国商品搞“零关税”,跟欧盟、英国、越南一样单方面开放市场,降低美国商品成本、 美国盯着中国稀土和芯片,希望放开稀土磁体出口,保它供应链稳定,还想在AI芯片等高科技领域松绑。 美国老调重弹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限制企业补贴,停掉所谓“强制技术转让”,想让中国改产业政策。 为啥谈不拢?双方诉求差太远,美国想把对欧盟的“零关税、零壁垒”模式复制到中国,但中国经济结构、战略利益跟欧盟完全不同。 欧盟7月跟美国达成15%关税协议,算妥协了,但中国在稀土、技术转让等核心问题上没松口,中国也要求美国取消高关税,放松对华科技限制,AI芯片双方各有底线,只能先维持现状。 中国在稀土、芯片、制造中间品上地位关键,美国想“去中国化”没那么简单,6月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暴增667%,达到353吨,显示主动权还在。 之前美国关税提到145%,中国针锋相对,全球市场晃荡,美国企业成本涨,消费者物价高,供应链乱套,中国出口也受冲击,制造业压力不小,双方都得掂量贸易战升级的代价,才有这90天的“缓兵之计”。 美国心思不只在贸易,稀土、芯片关系到新能源、AI、军工,美国一边要中国放开出口,一边对中国的科技企业加紧封锁,典型的“既要又要”。 贝森特说未来90天可能在中国、美国或第三国接着谈,稀土和科技限制是重点,特朗普还放话要跟中国领导人见面,估计想通过高层会晤推一把。 未来咋走?90天暂停只是喘口气,核心分歧还在,美国想让中国多买、多开放,甚至改产业政策;中国希望美国别加关税,放松科技封锁,双方试探底线,短期难有突破。 中国6月稀土出口暴增,显示有筹码,美国虽强硬,但也得顾忌供应链和企业成本,这场博弈不只是贸易,而是全球经济规则和科技竞争的较量。 (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!)